黄石究竟算个什么样的城市
2004年,武汉城市圈建设启动之初,一些人对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、以黄石为“副中心”的提法有不同看法。上月,省政府批准的《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》中,黄石市正式被列为“副中心”城市,并肯定了黄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。对黄石来说,这种确认既是肯定,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。 黄石的实力 黄石市是否具备“副中心”实力,数字提供了说服力。 根据2006年圈内九城市统计资料,在经济总量上,黄石主要经济指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外贸出口、实际利用外资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列武汉之后,均排第2位;GDP、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双双排在第3位;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排第4位。 其次,黄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外贸出口、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均达到30%以上。GDP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20.2%和23.1%,大大高于除武汉以外的其他城市。 今年上半年,黄石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已达到95.77亿元,仍位居全省第2位;上半年外贸进出口突破6亿美元大关,也位居全省第二,是位居第3名的宜昌市的1.58倍。 黄石市发改委人士认为, 黄石作为鄂东南的经济中心,对周边县(市)的辐射能力也早已存在,如鄂州市1997年就成立了花湖开发区,“十一五”规划中又提出要把花湖建成鄂州东部城区;浠水县则于2004年设立了散花工业园,提出把散花镇建成县域副中心;两地的规划与策略的依据就是靠近黄石。 任重而道远 但是,在各地融入城市圈的热潮中,黄石也面临挑战,与其他中小城市的横向竞争压力很大。 黄石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:2006年,黄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增幅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幅,均列武汉城市圈9城市第4位,分别低于周边城市鄂州、咸宁、潜江和鄂州、天门、潜江等中小城市。 外向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同样突出。2006年黄石外贸出口增长33.5%,而武汉、鄂州、仙桃、潜江等市增幅达到了50%以上;2006年黄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.1%,列 9城市之末,鄂州、咸宁实际利用外资成倍增长,黄冈、天门、仙桃增幅也在20%以上。 在产业结构方面,去年的《武汉城市圈城镇布局规划》对黄石的产业定位是冶金、建材、高新产业基地;但是,2006年黄石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9.9%,比武汉的49.4%低了9.5个百分点。 对于如何做好城市圈副中心城市,黄石市委书记王振有曾经表示:重点是推进工业强市战略,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延长产业链,壮大产业群;同时围绕接轨武汉、服务武汉、主动接受武汉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,充分利用武汉的城市功能和国际影响,做到产业互补,在服务武汉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壮大。 引力在增强 今年32岁的黄朝晖是黄梅人,在武汉南湖一家发展良好的软件公司上班,去年在黄石买了房子。 为何选择在黄石买房?黄先生说,武汉房价去年均价近4000元/平方米,虽然妻子也在武汉工作,但上要赡养两位老人,下要抚养儿子,而从黄石开车去武汉南湖,“上高速不到1个小时,跟在武汉挤公交的时间差不多。”黄先生现在每天搭老乡刘先生的私家车去武汉上班,他分担一部分汽油费;妻子则在黄石找到了一份工作,黄先生还计划着今年要自己买车。 近年来,像黄先生这样在武汉上班到黄石买房的人逐渐增多,靠近武黄高速处一房产开发商介绍,该处楼盘300多户业主里,就有十几户是从武汉、鄂州及黄冈等地过来的。 去年,省运管部门一项调查显示,武黄、武宜两条高速公路的物流与人流是我省最多的,黄石成为鄂东南地区物流与人流的集中地与分散地。 上月,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来黄石调研后说,“黄石在武汉城市圈中副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,在未来发展中,黄石应围绕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、长江中游山水园林宜居城市、鄂东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,认真探索新型城市化、工业化的发展路径。” 期待更努力 黄石市近年来交通设施日趋完善,尝到了与鄂东南圈内城市经济联动的甜头,但在城市圈内对武汉以西的城市施加影响还有一段距离。 “我市真正意义上的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只有1家,这对‘副中心’来说的确有些尴尬。”黄石一位业内人士说。 去年在黄石召开的武汉城市圈(8+1)旅游发展会议透露,黄石旅游业指标在圈内也排名靠后。目前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建立起来了,工业游路线搭起来了,还将开发“天下第一矿”国际游、磁湖风光都市文化游、鄂东红色革命文化游、长江水道古战场历史文化游等项目。 黄石农业在圈内也处于弱势。全市每年需要外购粮食约13万吨、生猪18万头,水产品4万余吨,蔬菜6万多吨。市农业局局长汪祖录认为, “作为副中心城市,黄石的功能应该与武汉基本相同,”要利用圈内兄弟城市的农业资源,多建龙头企业,做圈内农产品的加工基地,既能促进本地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,又能促成更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涌现。 机遇与挑战并存,抓住摆在面前的难得机遇,让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放出更耀眼的光芒,我们在期待。
多重随机标签